现代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要求我们做出选择,对于完美主义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他们遇到选择就会纠结,那么如何更快更好的做出决策?本文的这些建议或许对你有用,试试吧~
避免进入“回音室”
和
思维方式与自己大体相同的人在一起会让人感到轻松和舒服。实际上切断了自己接触不同世界的途径,你和你的朋友沾沾自喜地认定其他人的想法错得离谱。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以对方本性而不以其信念去结交朋友。你的目标应当是结交各个年龄层、来自不同文化、拥有不同背景、和自己属于不同阶层的朋友。因为每个人持有的观点各不相同,这可以让你从多种角度看待世界,这样,你才能独立思考。
不要把个人问题感情化
很多人都会混淆自己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被裁员,或者因感情破裂而和伴侣分手,如果你把这些事看作对自己的直接否定,你就会质疑自己原本的身份认同和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裁员可能与你作为雇员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把问题个人感情化,实际上你就是给自信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和伴侣分手,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个失败者,而只是说明这段感情不合适,你需要将自己和自身麻烦分离进行思考,会大大降低解决麻烦的难度。
甄选社会支持系统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身边会有一些真心愿意帮助你克服困难的朋友或家人。但只有这样的人还不够,能够支持你的人必须拥有一定的能力。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你并不需要无条件地接受朋友提供的所有支持。
如果起不到帮助作用,朋友的支持就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你也不必接受。让你头疼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就算朋友是好意,你也没必要接受来自他们的消极信息。可以礼貌地拒绝对方的邀请,直到情况开始好转,或者干脆不把事情告诉他们,比如自己的家人。
认真思考了自身需求以及什么人能提供帮助后,你就更有可能在陷入麻烦时让身边充满真正具有支持作用的人,把自己的需求告诉他们。你想让谁帮助自己照看孩子、减轻自己的压力?谁只负责倾听?谁能帮助你解决棘手的书面工作?谁能帮你做点饭、放在冰箱里以备不时之需?那些真正愿意伸出援手的人,都会想知道你需要他们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你。
保持弹性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事情,你就需要灵活思考,随时进行调整。你会失去什么?如果能接受稍微改写“剧本”带来的小小挫折,那么当未来人生出现更大的戏剧性场面时,你就能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材料具有韧性意味着它们的形状能够恢复,具有弹性。
要有自我意识,提前应对自己的反应
回忆人生中发生的糟糕事,反思自己的应对方式。遇到新的创伤时,思考如何做出应对。如果继续采用相同的方法,你只会继续得到同样的结果。你应该停下来,尝试新方法。思考过去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无效,思考如何做出改变。
上一次遇到问题时,你是否封闭自己、试图靠一己之力解决问题?如果这种方法不奏效,那么我推荐一种新方法:和其他人交流,寻求帮助支持。你是否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这种方法有用吗?如果没用,那么就没有必要重复。
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弱点和强项,知道自己能轻松应对或不能应对什么情况,知道自己更有可能出现哪种负面情绪(愤怒、抑郁、自怜或冲动)。越理解自己的心理,你就越能在遇到困难时做好准备,并迅速复原。越理解自己的心理,你就越能做好准备。
为你的大脑腾出空间
陷入危机时,你通常会发现自己的大脑里充斥着各种想法、感受、担忧和压力。你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解决问题,因为思绪飞速闪过,而且极不规律,你无法准确把握。你有一种被淹没、不知所措的感觉。这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大脑中的想法转移到纸面上。研究表明,能这样做的人通常压力更小。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创伤复原速度更快。
只要你将想法从大脑中释放,把它们安全地记录在一个地方,你就不再需要继续带着这些想法,让它们在大脑中回荡。你不需要把这些想法拿给任何人看,是否告诉别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如果工作或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太多,导致你应接不暇,无从思考,那么列出一份清单自然不会有什么坏处。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列出多份清单,释放想法,你就是在解放大脑。
不要急于做出决定
想换工作?做出这个决定后,接下来你需要决定是继续留在这个行业,还是直接改变职业生涯,接着决定申请什么工作,甚至还要考虑要不要换个城市。等一等……假设最初的决定是错误的呢?
如果不想犯这种错误,你需要从一开始就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想?证据是什么?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征求他人的意见,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多地征求其他人的意见,以便衡量自己的计划,交叉验证相关信息,质疑自己的假设,询问自己为什么如此坚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你需要确保不会因为没有认真思考而给自己挖下一个大坑。大部分重大决定都是建立在一系列选择或小决定的基础之上的。
理解自己的情绪,仔细分辨情绪主导的决定
情绪使我们倾向于只去寻找能够支持本能想法的证据,或者征求你自认为能够认同自己的人的意见,你需要实现情感和理性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对此你要有足够的自我意识,理解情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优秀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明确自己需要做出哪些妥协,以及确定要做出多大程度的妥协,然后在不同领域的妥协间做出选择。你也可以在不同妥协间寻找平衡——这里小小妥协一下,那里做出重大妥协。
做出决定之前,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底线。你的底线是什么?或者说,每个妥协因素的底线是什么?想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想让日后的发展满足
自身的期望,哪里是你绝不会跨越的底线?做出最后决定前,你要一如既往地进行透彻的思考,理解自己做出每一个决定的理由。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不够完美的结果,最后你可能就会变得两手空空。
不要相信统计数据
永远记住考察信息的出处,以及背后的出资人。你敢确定信息是中立的吗?样本规模有多大?是调查了10000个人还是调查了8个人?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是调查问卷,具体提了什么问题?没有人会呈现与他们的论点相矛盾的统计数据。你需要不断思考并进行研究,了解是否存在能让人形成完全不同观点的数据。
观点并非事实
每个人都能找到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显然人人也都会无视不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这就是人们常说不要讨论政治或宗教问题的原因,因为最终总会导致争论。人们不会因为理性的争论而改变自身观点,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不是理性问题。
秉持非理性的信念并没有错,但我们自己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其他人这么做时你也要心知肚明(只不过他们不像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明白自己绝不可能在争论中战胜对方,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可争论的话题。那些被认为是合理的信仰,并非都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