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公考报考人数逐年攀升,一次上岸逐渐成为一件小概率事件。对于那些不愿意降低要求、专门奋战竞争激烈岗位的考生来说,屡战屡败实乃公考常事。疫情让公考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也让考试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无法控制大环境的走向,但是良好的心态却能为我们增加胜算。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备考过程中的各种“减分”的心态。
01、意志不坚失先机
小吴大学刚毕业,跟风报考了某乡镇公务员岗位。他自恃清高,对公务员不甚了解,甚至对基层岗位还有点抵触心理。临考前一个月,他在网上购买了教材,有一搭没一搭地自学,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公务员考试。
当年竞争没有现在那么激烈,岗位入面分数线为126分,他几乎裸考,只得了118分。虽未进面试,他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公考难度不过如此。后来,他就急匆匆参加工作,等到他被社会毒打一番之后,他才明确了考公务员的志向。可是,和他这样“幡然醒悟”的人并不在少数,他的应届生的身份却不再有。如今的公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变得越来越难。
公考取胜,既要尽早地确定理想信念之锚,也要本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心勇敢前行。
02、骄傲自满失时机
相比第一次的随性,小吴对第二次公考尤为上心。“闻鸡起舞,挑灯夜读”,几个月的高强度备考让他自觉胜算满满。但好高骛远的他报考了市中心的热门岗位,竞争压力很大。结果可想而知,他再次黯然离场。
公考界有一句老话:考得好,不如报的好。每年的考情都和上一年不同,如何最大化个人优势,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在每一次报考前,权衡自己的优势,聪明选择岗位;备考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劣势分配学习精力;考试时,在考场上根据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在题型
分配时间上做好取舍——对于能力有限的普通考生,小吴需要像田忌赛马一样运筹帷幄,在能力范围内拿到最高分数,才有可能突出重围。
03、劳逸失度失良机
小吴面对前两次公考失利,痛定思痛,调整心态再出发。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多地发布公告,调整公考流程。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浙江省将两场笔试合二为一,仅限定3.5小时安排考试;进考场前,需戴口罩,测体温,查健康码;而考试的题量多少,题型分布,难易程度更是无从参考。
在考试的前一晚,小吴正准备睡觉,却不知因何缘故,腹痛袭来。虽吃了肠胃药应急,但那一夜,他腹痛阵阵,频频醒来。第二天,他精神萎靡不振,状态很差,3.5小时考下来。最终成绩离入面分数线仅差3分,遗憾落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审时度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也要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莫让高强度学习压垮我们健康。
04、畏难情绪失契机
回首前三次公考,小吴是不是缺了那么一点运气?但是小吴清楚,如果自己的功底足够夯实,这些小插曲并不足以将他击倒。
和许多文科生一样,数量是小吴的薄弱环节。他心里非常明白,啃下数量这个硬骨头,他的行测就能迎来突破。但在平时的备考中,他常常会因为数量的学习费时费力,性价比低产生拒抗的心理,觉得力不从心。
小吴的半途而废式学习,似乎让他陷入一种学而无用的怪圈。在备考当中,要不断地增强战胜弱项的信念感,不要心存侥幸。世事难料,即便考前做到了万全准备,也免不了在考场上遇到一些不尽人意之事。比如,椅子换了三把依旧吱吱作响,比如自己的座位靠后,总是最后分到卷子,又比如监考老师就坐在旁边,让你压力倍增等等。
不管遇上何种境况,我们都要淡定从容,以平常心应对,切勿因小失大。公考之路漫漫,心之所向必有曙光。
以上是小吴,也就是我本人,在公考路上用血和泪淌出来的4个教训。我们也许在半月谈的“申论天天写”和“面试天天练”的直播间里一起学习过,也可能在谈哥的群里闲聊过。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都成功上岸,在群里相互撒花庆祝。
作者: 吴淑颖
来源:半月谈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