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来自公众号“半月谈教育APP”,文章作者王斌是一名矿工,他讲述了自己的公考之路——工作艰苦、环境恶劣,但努力向上、想要拥有更广阔世界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滞……整篇文章读来虽并未谈及速读技巧、公考备战方法等,但朴实的语言却振奋人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原汁原味分享原文,希望能给正在准备公考或公考之路曲折的朋友们一些帮助。
能够成为事业单位中的一员或者毕业以后拿到“铁饭碗”,可以说是许多毕业生及其家长梦寐以求的,但毕业以后负责分配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我们矿工,则更渴望得到这样一份体体面面的工作。
“在那里,四通八达的巷道密如蛛网,连接成了另一个世界。大巷里矿车飞奔,灯火通明;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番在地下作业。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诗人们称之为“黑金”的东西从岩石中挖掘出来,倒腾在飞速转动的煤溜子上。于是,这黑色的河流就源源不断从井下流到井上,从地面流进车厢,流向远方,然后在某个地方精灵般地变为看不见的电流,使得机器转动起来,使得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转动起来……”
这段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对于矿井下面的描述可以说是非常贴切我们矿工的工作环境了。
每日上班前,穿上矿服,脖颈里围上雪白的毛巾,屁股上吊着电池盒子,矿灯明晃晃地别在钢盔似的矿帽上,然后走向矿井,在阴冷潮湿的井下戴着“猪鼻子”伴着煤尘日复一日,在死亡的威胁中完成每一天的任务,然后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摇摇晃晃走出巷道,再升上阳光灿烂的地面。身体力行的诠释着煤炭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煤炭精神,传承着煤炭人的精神品质。这是我们每一个矿工的最真实的写照。
正因为有了这样最真实的基层体验,所以才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阳光,珍惜地面上的每一份工作。
20多岁来到煤矿,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哩,是妥协还是与命运赌一把?这样的疑问时不时盘旋在脑海,于是参加各种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成为了我们这种“寒门学子”在地面上的工作唯一的途径。
上了一天的班,身体累到几近瘫痪,洗完澡回到宿舍想倒头就睡,累的连饭都不想去吃,哪有精力再去翻开资料看会儿,可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在耳畔想起,于是顶着疲倦翻开了复习资料,一遍一遍地
默记那些知识点。
对于出身于农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我来说,更加懂得得到一份城里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唯有读书才是出路,凭借“知识”才能走出大山,才能看到大山以外的世界和那广袤无垠的天空,只有读书,拼命读书才会有那么一丁点机会。
阅读的作品多了,慢慢地就想拿起笔去写点东西,哪怕是随笔,也想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便萌生了写作的念头。起初自己的文章只能发表于本矿的矿报上,渐渐地自己的文章发表于中国煤炭网、安全管理网和中国作家网等,继而被政府网站转载,现在自己的文章又能够发表到《中国煤炭报》和《中国应急管理报》,远在异地的同学们看到报上我发表的文章,纷纷发来信息表示祝贺,自己也觉得很欣慰。如今自己的原创文章已达数百篇,这虽不是一个多么令人傲骄的数字,但是对于一个零基础的我来说,却是非常满意的了。
读书是一种享受,打开书本马上就可以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一下子就和现实生活隔离开了。不会再想白天干什么活儿了,不会再想白天的疲惫和困倦,你会钻到书里面去。书里有更广阔的世界,有更丰富的知识,通过
阅读学习,增长了见识、汲取了知识,内心世界也得到了升华,所以没事了就关掉游戏,放下手机,拿起读本,走进书里面的世界。
闲暇之余也会去参加一些征文类的比赛或者舞台上的比赛,比如演讲、知识竞赛、唱歌之类的。生活确实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自己的诗和远方的田野。
身体的苦痛是暂时的,但是心里的空虚却是永久的,一个不读书的人长此以往下去会让自己变的更加无知和愚昧。参加一些比赛免不了会接触到一些事业单位里边的人,久而久之被他们那令人羡慕的职业所深深吸引,所以就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参加招聘考试的决心和动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成为事业单位中的一员,再也不用穿着矿工的标配在黑黢黢的巷道里与煤为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即使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那又怎么样?即使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大山地下耕耘着,那又如何?生活应该是用来改变和创造的,即便现在面临的是满地荆棘,都应该勇敢地去做生命的主人,用力向下生根、向上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