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剧里,有部叫作《巡回检察组》的正义剧,里面的冯森在抽丝剥茧的线索里完成了他的坚持。这和现实世界里我们的记忆储存及提取过程很相似,在记忆存储时我们需要有足够多线索的支撑,在后续触碰到这些线索中任意一条,都能刺激我们记忆的再现与提取。
放眼望去,你我身边又有哪些可以称之为线索呢?下面就让我以一个文科高三学生过来人的视角,揭开属于我记忆世界中的线索面纱。看我是如何整理线索,提升记忆,最终成功上岸国内一本院校的。
高中学业繁重,特别对于高一高二约等于虚度,高三需要奋起直追的我来说。于是有技巧的记忆方法特别重要,线索刺激法其实也算是联想法的扩充,它的主要理论和联想法还是一致的,只不过从物理扩展到了心理。
而较之前两年而言,我的高三相对显得痛苦许多,我首先做的就是稳定心绪,学习与记忆前尽量让自己保持开心。
对于痛苦的,非主观意愿的事件人会本能选择逃避和忘记,如果我学习的时候是苦痛的心情,学习的内容会不容易被记住。所以,保持开心是前提,尽量避免被外因困扰,因为在已经火烧眉毛的高三,我的主观学习意愿还是很强的。
其次可以帮助我达到记忆目的的线索有很多,学习的地方算是一个。
虽然记忆的时候我会把有联系的内容在头脑中划分区域,归类放置,但也不能否认在学习或者记忆提取时,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效果会更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剧里如果主角失忆,医生都会建议他旧地重游,或者跟以前认识的人多接触相处,可能这样会刺激他恢复记忆。
其实到现在我还在想,如果我高考的考场是我平时学习经常呆的教室,会不会成绩会更好?这种假设现在应该也很难有人可以证实,因为大部分学生还都是异校考试。高三学习那段时间,我把学习和做题的区域明显分开,教室是学习的地盘,家里是刷题的地盘,一边记忆,一边检测记忆牢固度,两相结合又尽量减少地域线索对
记忆提取的干扰。事实证明,这倒也算是个好办法了。
论起线索,线条、颜色、图形也都可以算的上是,而这也许还就我们文科生用的比较多。
画
思维导图这种事,历史政治科目上我都用过。不然战国七雄和五代十国里的各种苦难历史,我又怎么能记住一二呢。在制作思维导图标记线索为之后记忆提取铺路时,我会下意识把重要的事件用绿色波浪线圈出,并且附上星星图案。最后有相关联系的内容,会把他们统一放进一个图形中,有的是房子,有的是圆圈替代的草原,有的则是一顶皇冠。
我们提取记忆,常常并不是因为我们回想起了什么,而是我们看见什么刺激我们想起了什么。所以这样下意识地把知识常规图形化,能增加我们记忆提取的可能与频次。经常看见便容易记得,经常想起便会记忆更加深刻。
可以帮助我们记忆的线索还可以有很多。只不过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能真正检验的线索没几个。几年时间过滤下来,现在仍在用的也就是基本的乐观心境,图形线条为主的思维导图和学习实践的区域划分。所幸到最后,通过记忆线索的收集让自己蹚过了独木桥。如果你知道其他的,也欢迎贴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原创文章
作者: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