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很多人会说,那不是学生时代应该做的事吗?现在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去阅读!真的没时间读书吗?难道你比总理还忙?在小编看来,不读书也许是我们
阅读兴趣不够,是对阅读没有引起重视的结果。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各大学考察时,激励莘莘学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他自己也是一位爱读书、涉猎广泛、并善于利用闲暇时间来享受阅读的人,在他的书单中既有国学经典、经济学著作,也有名人传记等畅销书。
对书籍“情有独钟”的李克强还偏爱在图书馆、阅览室以及书店中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
在浙江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交流时,李克强主动聊起自己的求学生涯。他提到,当时在北大

读书,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占座,3000多人抢几百个座位。
阅读历程
青少年时代:
“文革”开始,停课闹革命的浪潮波及小学。每晚9时,失学李克强开始了他真正的启蒙。《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还有唐诗,都是讲授内容。少年时代已熟读《报任安书》、《出师表》。
北大时代:
1977年卢新华的伤痕引起轰动,李克强的几位同学每天中午围在收音机边上听刘心武的《爱情的故事》。
他曾日以继夜的在北大图书馆读书和写作,这段日子为他输入丰富的思想资源,他爱读《联邦党人文集》、《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
在龚祥瑞那里,李克强知道了何谓真正的自由主义和宪政精神。龚祥瑞主张,宪法具有最高性,即使最高权力机关也必须遵守。在龚祥瑞的引领下,李克强渐渐着重转向外国宪法和比较政治的学习。
团中央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李克强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时,感兴趣的大多是文化类、札记类,尤其是中外哲学、法律和思辨类著作。
省委书记时代:
李克强在河南、辽宁任职期间,几乎每次回京都不忘抽空逛书店,他阅读范围广泛,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文化都有涉及,并颇有兴趣研读外国书籍。
国务院时代:
常年坚持
阅读英文原著,密切跟踪国际上最新的经济科技动态。他曾批示国务院研究部门,要求他们深入研究“国际产业链重组”、“包容性增长”等问题。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甫一问世,他马上要求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
2012年,李克强参加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谈到科技创新时,特别提到了苹果公司已故创办人的《乔布斯传》。“我翻了翻,觉得其中很有意思,他对科技固然很钻研,最喜欢的还是艺术。”
2015年4月,李克强到访厦门大学,专程来到该校的“厦大时光”书店,与正在此购书阅书的同学们互动交流,分享读书心得。
书籍和阅读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受益终身。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