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过程中画线是一个基本操作,有的人画线有助于自己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书中的内容,而有的人画线却让整本书看起来到处都是重点,画了还不如不画。下面就和大家简单的讲讲阅读过程中,该在哪些地方画线。
1、在读到跟你阅读目标相关的内容处画线
不知道在哪里画线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是读书前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或者目的。所以,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目标是什么:是要解答某个疑虑,还是要找到某种方法,或者为了教育孩子寻找理论基础,或者是为了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等等(如果没有目标,那就看看目录,根据目录提出几个自己想搞懂的问题)。只有带着目标去读书,才能够快速锁定书中对你重要的内容,知道该在哪些内容下画线,避免书中到处都是线条、标记。
为了更好地做好画线工作,一定要确定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标记语言”。简单来说,就是给不同颜色的笔、标签,以及不同的符号赋予一个“固定的意义”,比如用红色表示与自己工作、业务相关的重要内容,用蓝色表示好词好句等等。这样做了之后,我们读完书复盘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的快速找到需要的内容,方便进一步的查阅、梳理、记忆、运用。
2、在读到对你有用的内容处画线
我们很多人都会在读到“对!这跟我想的一样!”的地方画线,因为这会产生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美好感受。但事实上,这些地方往往都没有必要画线,真正有价值的画线在于:当你读到“令你感到不太舒服或者你无法完全同意”的一段话或一个观点时。在这种牴触自己思维的地方画线,以后回顾起来,往往能激发我们去进一步的思考,拓展我们的思维,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阅读其实是一个创造“差异”的行为,不要只停留在自己已知的知识上沾沾自喜,觉得我和作者一样;还要多接触、多思考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同时要多多提醒自己关注那些和作者想的不一样的内容。也就是说,当你读到“新内容,或者对你有帮助、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以及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内容”时,都属于对你有用的内容,都可以是你的“画线对象”。
3、在读不懂的地方画线
读书的过程中,多少都会读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个时候如果进行适当的思考还是无法理解,那就需要画线或做其他标记了。等读完这个内容的前后段落、章节,或者整本书之后,再来回顾一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如果还是无法理解,那就特别标注一下,或者把令你困惑的内容抄写下来,说不定在日后的某个时间回顾时会恍然大悟。
4、在书本外“画线”
书本不是只有“里面”可以画线,书本“外面”或许也有些东西值得“画线”。比如一本畅销书,你看了之后,可能觉得内容很浅薄,没什么可读性,没什么价值。但其实,光是思考“这本书为什么会畅销?”就已经非常有价值了。比如从“这本书如何打广告?如何做简介?如何取书名?”等这些外在的因素去分析,你说不定就会发现隐藏在书籍背后的商业模式,以及最符合当下趋势与需求的商机。
补充:《读懂一本书》中樊登分享的一些画线(评判)标准:
①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②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③当你觉得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④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值得把脉络记录下来。⑤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⑥不同面相彰显书籍内在价值,应用到真实生活的实例。⑦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被震撼、被启发。⑧书中的奇闻轶事,增添说书的趣味性。
当我们用这些标准对书籍内容进行了画线、记录,之后就能够根据这些画线的内容,快速浓缩成自己的读书笔记,比如把各个画线的环节串联起来,再排列成有逻辑、有脉络的内容。无论是自己日后回顾,或者是用文章、口语的方式分享给别人,都能够大幅提升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和记忆。